找到相关内容390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唯识学对般若“空”义的诠释与缘起论的重构义

    精神相去日远。逮及陈那、护法,乃坚持相见别种、实有、王所别立、依他四分等,其弊更深。为立论方便,我们这里所说唯识义,乃以世亲—护法为最成熟的形态。  “性空”理论的唯识说化,最早体现为《辩中边论》...走向“内有外无”说的关键一步。识即是“虚妄分别”。《辩中边论》乃将虚妄分别识等同于依他起性,是轮回和三性转换的所依。三自性中以虚妄分别为能遍计,以妄执的义境为所遍计,以空为圆成实自性。这些与同样传...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542390.html
  • 谁创造了复制人?--佛教的有情生命观

    延续前世今生的力量   那么,下一期的生命为何会产生呢?《唯识三十颂》云:「由诸业习气、习气俱」(注二十四),有情死而又生,是由习气协助业习气,于生命结束时,引生下...得,能招引色、无色界善果。对于这一生,乃至未来生生世世,能有益者是善,会有所违损者是恶,不可记别损、益者是无记。「习气」指所与能两种烦恼:执着于所取境,能离识而自行相续地存在;执着于能取的...

    见晋法师(香光尼众佛学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246465.html
  • 论庄严经论与唯识古学

    rdquo;有曰:   “能及所,此唯心光。”……《述求品》 (第三十一颂)   “种种心光起,如是种种相,光体非体故,不得彼法实...五云,“意言者谓义想。义即想境,想即心数,由此想於义能如是如是起意言解”,於通达分位了逢无境唯心善住唯识,於见道位了无能所相,是皆以唯识观入,与《摄论》入所知相同。又於...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5966708.html
  • 三十唯识论之研究

    想天  及无心定 睡眠无闷绝 是诸识转变 分别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 故一切唯识 由一切种识 如是如是变  以展转力故 彼彼分别生 由诸业习气 习气俱  前异熟既尽 复生余异熟 ...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  后由远离前 所执我法性 此诸法胜义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识实性 乃至未起识 求住唯识性  于随眠 犹未能伏灭 现前立...

    吟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271108.html
  • 四法印讲记(十)

    无分别智的时候,不见器世界、身体、心和心所。论中说:“第二由无现,及言说,根境识器世,悉皆不见故……由现一切法,见如虚空故,及一切诸行,见如幻等故。”大乘圣者入定时,的假相都隐没不见,这时候是...刹那的显现,这等于把重如泰山的显现减轻到只有一根毫毛那么小,只要把全副心力放在当下一刹那的显现上,因为观察对象极其简单而微小,所以容易趣入。实际上,我们最终都应该落在一刹那上来抉择,从一刹那上去领会...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4550674477.html
  •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释

    我。救度众生。无生无相。不不舍。”此中理入者,舍妄归真,于第一义而不动,六祖为一相三味也;行入者,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取舍,六祖为一行三味也。此入非为两端,理是行本,行是理用。下文详述)   ...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释文:   何谓舍妄归真?此处切莫匆匆错过。妄念者,即迷却本真,一切能所,分别有无,俱为妄念。妄因迷真而...

    达磨祖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11686607.html
  •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

    六根对六境,这叫做“根尘相对”。它是虚妄的境界,所以决定有障碍、有局限、有一定的量。《楞严经》中说:“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rdquo;:所谓“无有对”,一种解释是说,“对”指相对。凡是观待的两边,都处在一个局限当中。因为有所对就一定有能对,这样落在当中,就是虚妄的境。在绝...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30911325729.html
  • 辨法法性论讲记(1)

    那造了《入三自性论》,龙树菩萨也著有《入三自性论》。这些都说明不能仅以出现三自性的名词和不成立外境的义理就判定为唯识论典。况且,在《辨》中,也没有“空的识决定是实有”等的...性,即佛性。又如:“犹如地藏及果树,当知佛性有种,无始自性住种性,真实纳受胜种性。承许依此种性,获得如来三种身,依于初者得初身,依于次者得后。”明显讲到依于两种种性获得法...

    益西彭措堪布

    辨法法性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21262832113.html
  • 辨法法性论讲记(4)

    :轮回法的体相如何存在;轮回体相如何成立之理;有法与法性不是一体、异体;轮回所依的共同;轮回所依的不共;悟入无有能显现。   戊、分别解说分三:一、前三已说;、后三此处宣说。   己一、...、宣说所依共不共;、悟入无有能所之义。   庚一、宣说所依共不共分:一、共同略说;、广说各义。   辛一、共同略说   诸于何流转,说彼为所依?   谓情界器界。器界即为共,   ...

    益西彭措堪布

    辨法法性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8092232117.html
  • 关于佛教的认识论

    识缘第八识见分别为本质,而别我相为自亲缘,我相虽非第八见分本质,而所带之质,是真非虚;是“似带质”,如以心缘色,眼见桌椅等物,实见的只有青、黄、赤、白等色,高低方圆等形,而桌椅只有假名,并无实质可带...,熏习本识,即有“习气”。由我法执,引生烦恼,造种种业,由种种业,熏习本识,即有“业习所”。本识以习气为因、业习气为缘,内变有情根身,为“有情世间”;外变物质世界,为根身所依,即“器世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1740264.html